荷塘芥蘭作物圖鑑

歷史

香港工商日報(1952-01-15)中提及荷塘芥蘭該時廣受歡迎,未收成已被訂購一空,本地人亦不得一嘗。

荷塘芥蘭起源自江門市荷塘鎮,曾是當地著名土產,因其莖質脆味甜,頗受食家青睞。這個傳統品種亦有引進到香港種植,於上水華山及川龍等地皆有農友持續留種。按1974年的廣州蔬菜品種誌所載,荷塘芥蘭為一中熟芥蘭品種,與本地現時收集到的荷塘芥塘種成熟表現及形態上略有不同。

作物特徵

全株

為Aus型秈稻,可一年兩作。

全株具特殊香氣,植株高83 – 101 cm,株型挺立至稍外傾,不易倒伏。

小穗(穀粒)

開花初期,小穗稃片 (稻殼) 為青綠色,稃尖為紫紅色。開始成熟時,稃片慢慢轉成赤褐色,稃尖則變為赤褐色或深褐色。

穎果 (糙米)

種皮為褐色,長5.5 – 6.5 mm,寬約為2 mm,長寬比約為 2.75 – 3.25,屬中粒米。含較多直鏈澱粉 (25 – 26%),白米黏性低,新米具特殊香氣。 

與其他品種比較

稻殼為赤褐色,易與不少淺褐色至黃褐色的稻米品種作區別。
全株具有類似斑蘭葉的香味,亦可與不少稻米品種作區別。

種植資訊

土壤要求

弱酸性﹑富有機質的壤土或黏性壤土。

種植資訊

發芽溫度:20 – 35
發芽日數:5 – 7 日
播種月份:春分/清明節前一個月 (春耕) ;立秋前一個月左右 (秋耕)
插秧時間:春分至清明期間 (春耕); 立秋前後 (秋耕)
株行距:20 – 30 cm

收成

由播種至收成,早造(春耕)需時約120 – 130日,晚造(秋耕)需時約95 -110日。一斗地約收成143公斤糙米。

 

病蟲害防治

下種前,可先在攝氏55度左右溫水中浸泡 15 分鐘,或可減少經種子傳染的真菌及線蟲病害。

宜及時移除病弱植株。

保持良好通風,避免過份密集種植。

味道與食法

味道與口感

口感較一般市售白米鬆散乾身,米粒黏性低。微甜,剛煮熟的新米帶一陣斑蘭的香氣。

建議食法

炒飯或白粥。若煮成白飯,口感未必能滿足現代人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