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农业历史概览

 

\

香港农业长久以来以稻米为主,以养活住民

\

1930年代

\
1937

日本侵华

\
1939

二次大战开始

\

1940年代

  • 战争破坏蔬菜种植
  • 日军征用几个较大的私人农场,种植蔬菜与粮食,供他们食用
\
1941-45

香港日占时期

\
1946-47

国共内战

\
1946

蔬菜统营处成立,以建立出一套蔬菜统销制度

\

1950年代

  • 大批内地人来港,其中不少人从事园艺或畜牧业,故选择居住新界,向原住民租用土地或开垦荒地,重操故技,这促进本地农业转型
  • 战后香港经济稳步发展,市民生活水平提升,高档菜市场逐步出现
  • 政府对农作物进行选种和留种的工作,在青山、上水、大龙、打鼓岭、西贡、大雾山、荃湾、大埔、东涌和梅窝等地建设10< /span>个实验农场/农业试验场,设置种子仓库以全天候空调设备保存种子,又有专人定期进行种子发芽测试
  • 蔬菜统营制度建立
  • 50-60年代,中英外交关系不稳,港英政府支持本地农业
  • 50-70年代,新界菜风光,本地种子铺兴旺,种子铺大多是潮州人开办
\
1953

蔬菜产销合作社成立,简称菜联社

\
1958-60

大跃进

\

1960年代

  • 很多年青青新界原居民移居欧洲,放弃稻田
  • 政府开放稻米市场,入口大量廉价的东南亚米
  • 渔农处举办农业产品展览会
  • 有机农业运动开展
  • 60-80年代初,本地种子殖民场最蓬勃

\
1966-76

文化大革命

\
1967

四日大罢市

\
1968

渔农处期刊《香港农友》

\

1970年代

  • 蔬菜和花卉已取代禾稻,回报亦较高,成为香港种植业主流
  • 中英外交关系恢复,港英政府停建水塘,减少对本地农业的支援
\
1973

新市镇发展,荃湾、沙田及屯门为首

\
1978

改革开放

\

1980年代

  • 新界城市化,耕地减少
  • 地产商遂逐步囤积农地,丢弃的农田增至一千公顷以上;丁屋和低密度住宅在农地上加速发展
  • 在农地上兴建露天车场和储物场的数目大幅增加,蚕食新界的乡郊农地
  • 渔农处的实验农场已剩下5个
  • 本地劳动力缺乏引致工资上升,蔬菜成本日增
  • 大陆改革开放,吸引本地农户到内地租地种菜,再把农产品运回港售卖,同时内地廉价蔬菜涌入
  • 本地农业转向高质素新鲜蔬菜
  • 生产设施趋向机械化与现代化,更从世界各地引进新品种和栽培技术
\
1983

生发案 ,大量农地改作露天车场或储物场

\
1984

中英联合声明

\
1987-1988

毒菜事件

\
1988

农地复耕计画

\
1989

绿田园成立,为本地第一个有机农场

\

1990年代

  • 内地改革开放令本地种子业巿场跟随本地蔬菜生产趋势而日渐式微,但为他们带来庞大的内地巿场
  • 由于内地与国际日渐接轨,传统蔬菜种子转口贸易大幅萎缩,只在部分外国蔬菜品种种子上仍具优势
\
1991

城市规划政策《城市规划条例》修改,以保障农地农用

\
1994

渔农处及菜统处推行「信誉农场」计划,监管农药的使用,确保食物安全,推广优良园艺操作及环保作物生产方法

\
1994-1997

香港有机农场协会

\
1997

香港回归中国

\
1998

蔬菜统营处成立优质蔬菜部,直销和向市民推广本灺农产品

\
1999

香港有机农业协会 (现为香港有机生活发展基金)

\

现代

  • 渔护署留种工作停止,现在只剩下大龙实验农场
  • 违例发展个案持续
  • 有机农业及休闲农业逐渐发展
  • 太和及中环天星码头农休,为本地有机农夫建立了固定的有机农产品销售点
  • 越来越多青年人增加对农业的兴趣,甚至投身农业
  • 农场和农民人数在 2001 年至 2013 年期间,分别减少约 200 间和 700 人,但有机农场的数目则由最初的 106 间,穏定上升至近年 225 个,升幅超过100%
  • 2013 年中,香港的整体农地和常耕地面积分别为4523和和 729 富含,蔬菜自给率仅2%,荒废的农地有约3,794毫米,占农地面积逹八成以上
  • 直至 2014 8 月,香港的有机农场数量估计有 514
  • 2016年全年分类种子(包括花卉等)的进出口总货量 7.7 亿替换
  • 政府除了编写《香港休闲农场指南》,亦推出了“香港休闲农场”手机应用程序,供市民免费下载,宣传本地休闲农场

\
2000

渔农处改名为渔护署

渔护署订立了「有机耕作转型计划」,制订「有机作物生产守则」,协助传统农民转型有机耕作,为他们提供有机耕种技术支援

\
2002

渔护处留种工作完全停止

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成立,是本地首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,该中心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香港的有机标准及认证系统,确保『生产方法』符合有机标准

\
2004

菜联社与渔护署成立了有机种植社群办公室,协助处理有关有机认证的事务,并培训农民有机耕作的概念,开拓以社区为本的推广及市场策略,以推动有机耕作的发展

\
2010

马宝宝社区农场诞生

\
2011

菜园村事件

\
2013

渔护署的全环控水耕研发中心

\
2014

《新农业政策﹕本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》咨询文件

\
2015

规划署检讨《城市规划条例》工业大厦水耕种植的可行性

\
2016

《施政报告》推行新农业政策

资料来源:

渔农自然护理署,书籍,绿田园,网上资料